夜读情感故事:是的,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人常说:你的朋友,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一定不希望你过得比她好。

如果换成十五六岁的我,一定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可如今我见过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发现别人暂且不提,其实我自己也很难做到坦然接受我的朋友过得比我好。

我开始思考,这是不是人固有的阴暗面。

我的高中朋友小一是个漂亮女孩,白皙的皮肤,匀称的身材,似乎站在她身边,我永远是配角。

高中的我胖胖的,戴着眼镜,跟她站在一起时难免会有失落感。

记得有一次班级里有个男孩子喜欢她,我笑着应了一句:小一你好受欢迎啊。

小一愣了一下,过了很久她突然说:“你是不是看有人喜欢我有点嫉妒我啊。”

换我愣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那时的心境和说话的语气,难道那种感觉是嫉妒吗?

我的头发好像要立起来一样,突然一下子很紧张,有种被戳破的焦虑,那好像是我第一次感知到对朋友释放嫉妒的心理,就在我不经意之间。

女孩的心思都很敏感,对异性表达出的情感也很在乎,看着朋友被簇拥,而自己被冷落,心里难免生出“她凭什么?”的失落。

高中我成绩好,文笔也不错,敢说敢讲,经常会有演讲和主持的工作落在我头上,久而久之我似乎习惯了这种我主场的感觉。

小一的美丽似乎在这上面发挥不出作用,我开始有了隐秘的快感,一种战胜的快感。

高考后进入大学,我的学校人才济济,我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被慢慢消磨。

虽然依然在为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却依旧不温不火,反而小一风生水起,主持节目,换上风光的礼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大放异彩。

有时她问起我关于演讲主持的表现之类的话题,我都会有一种她在炫耀的感觉。

其实我跟小一关系蛮好,为数不多的合得来,却依旧会为了谁更出色这种小问题而心生嫌隙。

可能这就是我生而为人的劣根性吧,即使很难承认,我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心理其实伴随了我很久。

大学同宿舍的舍友小阳和我关系最好,形影不离,几乎事事交心。

可我偶尔也会由嫉妒心理作祟。因为疫情期末考试线上进行,她的人脉比较广,找了许多的朋友帮忙,而我找遍列表,也只能找到一两个能帮忙的朋友。

她不断地向我传递她的朋友有多好,有多么有能力帮她,确实她最后的分数也要高于我。

我心生不满,心生嫉妒,觉得她不应该将自己的喜悦放在别人好多好不如意时表达。

甚至这样的情绪会带入到我的梦里,有天做了个梦都是她洋洋得意的样子,这样的情绪就像新鲜蔬菜里的烂菜叶,我明知道不好,却也难以避免地暗自滋生阴郁的情绪。

道德的自决让我痛苦,我认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坏蛋,是嫉妒朋友的不忠者,总在自责和随之而来新的嫉妒之间游荡。

 

后来我读了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和黑塞的《悉达多》我才慢慢了然与顿悟。

令我痛苦的嫉妒情绪支配了我的想法,从而让我忽略了嫉妒本身就是人生之带来的固有情绪,我却硬生生地去禁锢和压抑这种人之本能。

就像罗翔老师在书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并不优越于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

我们时常需要聆听苏格拉底的德尔菲神谕,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渺小和黑暗。

我犹如醍醐灌顶,我是芸芸众生而已,却经常用至美至善之人的准则驱使自己,那些阴雨连绵的日子是由我的浅陋和无法接受自己造就。

魔鬼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凡动刀者必死于刀下,我曾用情绪为自己锻造铡刀,逼迫自己受降。

 

读《法治的细节》告诉我认清自己,而读《悉达多》时告诉我的是与自我和解,“我不在于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我想黑塞可能是要告诉我:接受自己,爱自己,属于自己。

在外人眼里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可在成长的路上我走的时常艰难,时常昏暗。

这不是最好的我,我却依旧愿意与自己共舞,将自己推翻,而后重建。

很喜欢小嘉在解读《悉达多》时的一段话,也用这段话来为这篇我思考了很久后揭露自己阴暗潮湿的一面的文章做结:

其实我们这冗长而又短暂的一生,要自己上路。

路过踌躇满志,春风得意;路过绝望无助,困顿怀疑;路过棱角尖锐,傲慢无礼;

路过欲壑难填,世俗功利;路过爱与不爱,路过幡然醒悟,接受理解。路过人间,路过自己的一生。

推荐文案:

编辑:不再等黄昏

微信添加 wenanjie88 关注文案姐公众号,一段话,一哲理,每天一次的心灵之旅。

夜读情感故事:是的,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本文出自皮先生文案馆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meiwen/17550.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图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分享,让更多人获取所需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wenanjiejie#qq.com“#”换成“@”